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后汉书·丁鸿传》:“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基,可谓智乎?”示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逮于东汉,怀鸩捣椒,以死相勉,以为春秋之义与易殊旨,间有挂冠拂衣,盖亦疏逖无甚系着意而已。”
查看更多
春chūn(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2)(名)男女情欲:~情。(3)(名)姓。
秋读音:qiū秋qiū(1)(名)秋季:深~|~风|~雨。(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5)(名)姓。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义读音:yì义yì(1)(名)正义:道~|大~灭亲|~不容辞。(2)(名)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演|~士。(3)(名)情谊:情~。(4)(名)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弟|~父。(5)(名)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6)(名)姓。义yì(名)意义;意思: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