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探路。
引《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辞王已了,便即徵发天兵……搦生手(先)锋,乃先踏道。”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先锋踏道疾如风,即至黄河东北岸。”
⒉ 台阶。
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诸军将校分入殿庭,北向立;朝堂引赞官、引弹奏御史二员入殿门内踏道下,当殿向北立。”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坛高三层七十二级,坛面方圆三丈许,有四踏道。正南曰午阶,东曰卯阶,西曰酉阶,北曰子阶。”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道读音:dào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新王宫遗址前有一条苔痕满地的踏道。
遗址由踏道、露天活动面、排水沟等部分组成,小院里有十字路,还有一处井台,如同一个四合院一般。
基槽之上建筑为佛塔地上部分,现存有夯土塔心实体、南侧斜坡踏道、南侧砖铺散水等。
门前有抱鼓石一对,踏道间设丹陛石,上面雕刻纹饰,精巧灵秀,有中国南方建筑的风味。
中部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前面有宽大的水泥平台,平台周围砌有雕花水泥仿石栏杆,踏道宽阔;东西两侧为地上一层半,地下半层。
在城壕南北角还发现了一条供古时蜀王府人上下的踏道。
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
山脚下的永信水库,放眼望去,宽敞的水面是那样平静,站在踏道头蹲身轻抚水面,明镜得像是照见了自己,让躁动的心灵瞬间安静了下来。
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目前,该遗址保存有城门碑、南门踏道、县衙红砂石门栏、薄砖式防护墙、三角蒲砖,及万寿宫、乾缘宫、文昌阁、龙神庙、周家祠堂、戏楼等建筑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