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语。六尘之一。意根所对之境,能产生意识。
引《楞严经》卷一:“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法苑珠林》卷八八:“意识独缘之境名曰法尘。”
宋苏轼《水陆法像赞·一切常住达摩耶众》:“以意为根,是谓法尘。”
宋洪迈《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空法尘,依佛智,莫过於《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法fǎ(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2)(名)方法、方式:写~。(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5)姓。(6)(动)效法:~后王。
尘读音:chén尘chén(1)(名)尘土;附在器物上或飞扬着的细土:除~器|一~不染。(2)(名)尘世:红~|~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