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周代司马的属官。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 汉以后为太子属官。 两晋、南北朝称中庶子、庶子。 隋、唐以后,改称左右庶子。历代相沿, 清末始废。
引《书·康诰》:“不率大戞,矧惟外庶子训人。”
孔传:“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及者而亲犯乎?”
《礼记·燕义》:“古者, 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郑玄注:“庶子,犹诸子也。 《周礼》诸子之官,司马之属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舍人。”
⒉ 旧时指嫡子以外的众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引《仪礼·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贾公彦疏:“庶子,妾子之号,适妻所生第二者,是众子,今同名庶子,远别於长子,故与妾子同号也。”
胡培翚正义:“长子、众子与适子、庶子,名异实同。凡长子者,则不独长子之弟为众子,而妾子亦为众子。言适子,则不独妾子为庶子,而适子之同母弟亦为庶子。经中凡以适对庶言者,适为适长一人,其餘皆庶也。”
《礼记·内则》:“适子、庶子见於外寝。”
郑玄注:“庶子,妾子也。”
⒊ 战国时秦国隶属于有爵者的服役之人。
引《商君书·境内》:“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
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
庶shù(1)(形)众多。(2)(副)庶几;将近;差不多。
子读音:zǐ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
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
尤其刚刚在李陌进场时,说蔑视话的人都揉了在揉眼睛,他们不敢相信,刚才还是口中走了狗屎运的庶子,转眼之间就将北城宁家族长的双手打断了。
太和初,以右庶子致仕,四品给券还乡自珦始。
仆人在后边说:“是太子、庶子说的。”。
打破家族的藩篱,坏人的束缚,掌握自己的大道,与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来个三十六计,便宜十六策,这就是一个拥有现代人思维的杨家庶子。
刚立为太子,便在朝在野广泛搜罗人才,计有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学士许叔牙等,齐聚东宫,为范晔《后汉书》做注。
厉史会记载王侯庶子的名字,可是不会提及小麦的来源。
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房里改嫁到位高权重的嫡子手中?此等“好事”。
庶子在明代的小说中的形象,常是卑鄙愚昧、不学无术,小说必定是反映著当时的社会评价。
山上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篆写的《庶子泉铭》,历来是学篆者所宗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