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署名。犹今之礼宾司。
引《通典·职官八》:“大唐龙朔二年,改鸿臚为司文, 咸亨初復旧, 光宅初改为司宾, 神龙初復旧。”
⒉ 司文郎的省称。参见“司文郎”。
引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司文者闻之而惊曰:‘尔其自礪于尔躬,吾将献尔于王所。’”
⒊ 掌管文教。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宣圣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
司sī(1)本义:主管。(2)(动)主持、操作。(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4)姓。
文读音:wén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