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六事


六事的词语
六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传:'各hAo86.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
相传商初天下大旱﹐汤曾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
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
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
指六书。

引证解释:

⒈ 上古指领兵的六卿。

引《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
孔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 唐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洛阳来。”
宋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

⒉ 相传商初天下大旱, 汤曾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

引《荀子·大略》:“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宋黄庭坚《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桑林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明李东阳《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诗:“却讶桑林纔六事,也能昭格应商祈。”

⒊ 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

引《尚书大传》卷三:“若民不敬事,则会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机以县示我。”
郑玄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过,神灵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视、听、思心、王极。机,天文也。天文运转以县(悬)见六事之变异示我。”
按,《后汉书·五行志一》“气之相伤谓之沴” 刘昭注引《续汉书》谓六事为貌、言、视、听、思、心。 宋苏舜钦《大风》诗:“六事不合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⒋ 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

引《金史·百官志一》:“宣宗兴定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
《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宋江﹞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

⒌ 指六书。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詁之事也。参见“六书”。

引虞夏书契,今不可见,岣嶁禹书,伪造不足论, 商周以来,则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秦汉,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

网络解释:

六事

六事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iù shì,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
六事释义
读音:liù

[ liù ]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读音:shì

事shì(1)基本义:(~儿)(名)事情:(~儿)(名)事情(2)(~儿)(名)事故:出~。(3)(~儿)(名)职业;工作:找~儿。(4)(名)关系或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了。(5)(动)〈书〉侍奉:~父母。(6)(动)从事:大~宣扬。


上一词语:六享
下一词语:六挚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