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拉[.好工具]祜西、拉祜普。人口30.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和孟连两地,其余散居在双江、耿马等地。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人口30.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和孟连两地,其余散居在双江、耿马等地。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临沧、思茅两地区,人口约四十一万。以农、牧、手工业为生。家庭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婚后从妻居三年,或终身入赘。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1. 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2. 用车载运:拉货。
3. 使延长:拉延。拉伸。
4. 排泄粪便:拉屎。
5. 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6. 摧折:摧枯拉朽。
7. 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9. 抚养子女:拉扯。
10. 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
祜读音:hù福。
族读音:zú族zú(1)(名)本义:家族:家族(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3)(名)种族;民族:汉~。(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
拉祜文的应用曾对拉祜族产生重要影响。
据来自拉祜族的消息称,三人死亡:一名警长及两名士兵。
十二个少数民族—傣族、爱呢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阿佤族、瑶族、回族、壮族、彝族、白族、和苦聪族—和大多数汉族人口住在一起。
目前在国内外使用三种不同的拉祜语拼音文字: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拼音文字方案、马提索夫文字方案。
拉祜族舞蹈多属广场舞,一般由男子吹弹乐器在前引导,女子列队环舞于外围。
进入民族村寨可体验傣族、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等多种少数民族热情好客、风格各异的民风民俗。
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
彝族、拉祜族则用葫芦作为声箱,所以人们称它为“葫芦笙”。
一个拉祜族佤士兵和两名佤联军战士死在此次冲突,据说双方数人受伤。
当地民团由大其力地区的村庄中的拉祜族,阿卡族和掸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