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东观汉记·闵贡传》:“閔仲叔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屠者或不肯为断。 安邑令候之,问诸子何饭食,对曰:‘但食猪肝,屠者或不肯与之。’令出勑市吏,后买輒得。
引仲叔怪问之,其子道状,乃叹曰:‘ 閔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之沛。”
后遂用作典故,以“食无肝”形容士人清廉自爱。 宋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口腹恐累人,寧我食无肝。”
亦省作“食肝”。 明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採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无读音:wú,mó[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肝读音:gān肝gān(名)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癌|~风|~气|~素|~炎|~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