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
引《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
《晋书·天文志中》:“﹝妖星﹞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宋洪迈《容斋五笔·丙午丁未》:“武帝元光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
清魏源《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
⒉ 相传蚩尤冢所出的赤气。
引《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蚩尤” 南朝宋裴駰集解:“《皇览》曰:‘ 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闞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蚩尤旗。’”
⒊ 画有蚩尤形象的旗。
引《云笈七籤》卷一百:“帝令画蚩尤之形於旗上,以厌邪魅,名蚩尤旗。”
星名。形似彗星,尾端上曲,象兵旗之状。古人以此星出现主兵祸之象。见《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
蚩chī(形)〈文〉愚笨无知;傻:~拙|~~。
尤读音:yóu尤yóu(1)(形)特异的;突出的:~异|无耻之~。(2)(副)更;尤其:~甚|~妙|此地盛产水果;~以梨桃著称。(3)(Yóu)姓。(4)(名)过失;效~。(5)(名)怨恨;归咎:怨~|怨天~人。
旗读音:qí旗qí(1)(名)旗子:国~|红~|挂~。(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