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1) 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英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⒈ 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引《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宋陈师道《清月长老再住荐福疏》:“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今之常事。”
⒉ 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引《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踄,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
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守株伺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通达权变、通权达变
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守shǒu(1)(动)基本义:防守:防守(2)(动)守候;看护:~护。(3)(动)遵守;遵循:~法|~约。(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株读音:zhū株zhū(1)(名)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守~待兔。(2)(名)植株:~距|幼~。(3)(量)棵:一~苗|两~枣树。
待读音:dài,dāi[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兔读音:tù兔tù(名)(~子)(~儿)哺乳动物、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平时学习不肯用功,考试想取得好成绩,这不是守株待兔吗?
教官躲在后门守株待兔,犯规的同学根本不知道。
你要守株待兔你去守,我可要出去寻找机会了。
这便是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
干警们隐蔽在犯罪嫌疑人寓所周围,守株待兔,只等他出现。
现在社会何等竞争,你若只管守株待兔,迟早会被淘汰的。
我们要积极创造机会,而不是只会守株待兔而已。
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个守株待兔,让歹徒自投罗网。
想靠乐透彩发财,就像守株待兔,终究不是正常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