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连续、反覆地颠簸。
引巴金《发的故事·星七》:“车子虽然走得慢,但是震动得十分厉害,把站立的客人颠来簸去。”
亦作“颠来播去”。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持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连续、反覆地颠簸
巴金《发的故事 星七》:“车子虽然走得慢,但是震动得十分厉害,把站立的客人颠来簸去。”
颠来播去
颠来簸去作宾语、状语;指不平稳。
查看更多
颠diān(1)(名)头顶。(2)(名)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树~。(3)(动)颠簸:车~得厉害。(4)(动)跌倒:~覆。(5)(动)〈方〉跳起来跑:连跑带~。
来读音:lái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何必~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这个歌我唱不~。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念一遍。大家~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了。他回家探亲~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
9.未来的:~年。~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是新春。不愁吃~不愁穿。黑白桑葚~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各条战线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簸读音:bò,bǒ[ bǒ ]1.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簸谷。
2. 颠动摇晃:颠簸。簸荡。簸动。簸弄。
去读音:qù去qù(1)(动)离开:拿~|~世|~职|~留两便。(2)(动)失去;失掉:大势已~。(3)(动)除去;除掉:~病|~火|~皮。(4)(动)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5)(副)过去的;特指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6)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向|从成都~重庆。(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8)用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9)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10)去声:平上~入。去qù(动)扮演(戏剧里的角色):在这出戏中;他~厂长。去qù(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捎~。(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
板板坐火车不像坐汽那样兴奋得满脸通红,而是脸色发白,从火车开始喀嗒喀嗒起步,到呜嘟嘟,再到轰隆隆,铁轨,铁轮,这就是火车,根本不像汽车那样颠来簸去。
“车子开上去颠来簸去的,很不舒服,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车行其上,颠来簸去不说,车轮还不时将路上的石头碾飞。
路烂,汽车颠来簸去,蚊虫追着人叮,苦不堪言。
平静的湖水顿时浪花滔滔,游艇被颠来簸去,艇上的妇女儿童吓得惊叫连连。
不禁想到自己,每天坐在公车,颠来簸去的不说,还要忍受身边那些人的汗臭。
当时进双流县城的公路全是土路,一路上客车颠来簸去,箩筐内的柑橘一个接着一个直往下掉。
两分钟后,公车启动,不断有急刹,颠来簸去。
有时途中偶尔搭上农民开的拖拉机,哪怕在上面东倒西歪,颠来簸去,甚至有翻车危险,但只要能减轻一些跋涉的劳苦,心里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