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
引《史记·平準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飢民得流就食江淮閒。”
裴駰集解引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
《晋书·食货志》:“预又言: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公乃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耨,弥亘原野。”
《通典·食货二》:“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
一种流行于江南一带的耕种方式。先将杂草烧去,然后引水灌溉,种植水稻,待杂草与稻长至七、八寸高时,全部芟除杂草,再灌水入田,草死而稻长。见《史记.卷三○.平准书》。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晋书 食货志》)
刀耕火种、火耕水种
火耕水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查看更多
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
耕读音:gēng耕gēng(动)用犁把田里的土翻松:~田|~种|春~|精~细作。
水读音:shuǐ水shuǐ(1)本义:(名)水。(名)(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3)河流:汉~。(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5)(~儿)稀的汁:药~。(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8)姓。
耨读音:nòu耨nòu(1)〈书〉(2)(名)锄草的农具。(3)(动)锄草:深耕细~。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这里竟还是火耕水耨,穴居野处,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火耕水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世界上少数未开发地区,仍有火耕水耨、披发文身的习俗存在。
原始社会虽然人人平等,但火耕水耨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挨饿受冻的时候很多。
偏远地区,至今还在火耕水耨。
我们终于告别了火耕水耨,翻开了农业技术革命新的一页。
那个偏僻山区,过去是火耕水耨。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运用火耕水耨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渐渐消失了。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
早期水稻的种植主要是“火耕水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