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引而申之


引而申之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由某件事或某种思想推衍到其他有关的意义,并进一步加以(.好工具)发挥。

成语解释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引而伸之

引而申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引而申之释义
读音:yǐn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读音:ér

而ér(1)(连)有“又”、“并且”、“可是”等意思:高~大。(2)(连)把表示方式或时间的成份连接到动词上:侃侃~谈。(3)(连)有“往”、“到”的意思:从下~上。

读音:shēn

申shēn(1)(动)说明;陈述:~言|三令五~。(2)(名)地支的第九位。参看〔干支〕。(3) 上海市的别称;(4) 姓氏;(5) 申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五点到十七点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引而申之造句

引而申之,当两种伟大的文明真正实现交融和互补,天下大同的梦想还会遥远么?

凡十二律,各有所摄,引而申之,至于六十。

也有人引而申之,说是“大学四年就是坐等毕业证”,与其挥霍时间,倒不如用来生子。

引而申之,则寡廉鲜耻者有之,损人利己者有之,阴险狡诈者有之,口蜜腹剑者有之,不一而足。

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引而申之,探讨汉代继承制度的渊源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试图揭示蕴藏在制度之中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原则。


上一词语:鹤引禽伸
下一词语:引商刻角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