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好坏不分。
引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 屈原所以沉江, 卞和所以泣血者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蕕错杂。”
⒉ 比喻好坏同归于尽。
引《说岳全传》第三一回:“若待踏平山寨,玉石不分,早宜自裁,勿遗后悔。”
玉和石头混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只是我亦随军在此,兵败之后,玉石不分,岂能免难?(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是非不分、玉石混淆
是非分明
玉石不分作谓语、定语;指好坏不分。
查看更多
玉yù(1)本义:(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4)(Yù)姓。
石读音:shí,dàn[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分读音:fēn,fèn[ fēn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小皇上回头看王丞相,王书贵此时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怕乱兵一旦入城,玉石不分,再冲进他的宰相府,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一切都完了。
的确,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误区,也有鱼龙混杂、玉石不分的时候。
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但先君听了小人的谗言,看大奸似忠,弄得玉石不分,结果饿死沙丘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