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训格之言


训格之言的词语
训格之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引证解释:

⒈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引《孔子家语·五仪》:“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王肃注:“格,法。”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训格之言,不得暂捨,可以鏤於骨,书於绅,染於神,薰於识。”
明赵南星《明敕赠吏科都给事中继川魏公碑》:“夫训格之言,可勦袭也;中绳之行,可假託也。”

成语解释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孔子家语·五仪》:“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明·赵南星《明敕赠吏科都给事中继川魏公碑》:“夫训格之言, 可剿袭也;中绳之行,可假托也。”

训格之言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训格之言

训格之言,读音xùn gé zhī yán,是一个成语,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出自《孔子家语·五仪》。
训格之言释义
读音:xùn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

读音:gé[ gé ]

由线条组成的框。【组词】:窗格、方格、空格

标准、形制。【组词】:资格、规格

品貌、气质、风范。【组词】:人格、品格、风格

打斗、击杀。【组词】:格斗、格杀

穷究。【组词】:格物致知

体式。【组词】:变格、譬喻格

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组词】: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án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上一词语:结加趺坐
下一词语:言归于好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