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讬之空言


讬之空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引证解释:

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汉赵岐《<孟子>题辞》:“ 仲尼有云:‘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 司马贞索隐:“案: 孔子之言见《春秋纬》, 太史公引之以成説也。空言谓襃贬是非也。”亦作“ 託于空言 ”、“ 託诸空言 ”。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託于空言,显显赵公 ,则既有闻。”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託诸空言也。”

成语解释

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讬之空言

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仲尼 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 司马贞 索隐:“案: 孔子 之言见《春秋纬》, 太史公 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襃贬是非也。”亦作“ 托于空言 ”、“ 托诸空言 ”。 元 黄溍 《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 赵公 ,则既有闻。” 清 朱珪 《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讬之空言释义
读音:tuō

1.同“托”

2.~。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kōng,kòng[ kōng ]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读音:yán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上一词语:骐骥一毛
下一词语:衔尾相随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