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kūgǔ
(1) 尸骨,也指死尸
英skeleton⒈ 指死者的朽骨。
引《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汉初功臣亦皆剖符受山河之誓,百餘年间,而絶灭失姓,枯骨孤弃於丘墓,苗裔流絶於道路。”
唐白居易《放言》诗之四:“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明刘基《鲁般》:“人死肉腐而为泥,枯骨存焉。”
瞿秋白《满洲的“毁灭”》:“所毁灭的,当然不是西伯利亚森林里的枯骨。”
⒉ 指枯瘦的身躯。
引唐杜甫《逃难》诗:“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尸体腐烂后留下的骨骸。
枯kū(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骨读音:gǔ,gū[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这一战,这一战场,便是从此底定上三天、整个九重天!究竟是登峰天下,普天司庆;还是一败涂地,枯骨忠嚓……等这一战之后,一切便都将尘埃落定。风凌天下。
丹之圣,九年炼就五霞鼎,药力加添水火功,枯骨立起孤魂醒。
那里面是大神通练就的金丹,一粒就可令枯骨生肉。
荒原上枯骨满地,黑色的巨兽正从骨骼堆的深处腾起双翼挂满骷髅,张开巨大的膜翼后,仰天吐出黑色的火焰。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昔日如花妖冶,现在只剩枯骨还乡。苍白,臃肿,混俗,腹中有别人的骨肉。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凋谢,怎样都可以。但只要我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长鞭起,飞沙扬砾,万里铁衣裹枯骨;金戈落,折戟沉舟,多少男儿阁黄土。
如今,“泽及枯骨”和“封坟护墓”的传统既失,又何怪当今人情冷漠、人际疏离?“坟墓考古”虽然是西方的传统,但西方挖掘自家古墓的现象少之又少。
此时的小龙在敖洪眼中宛若一堆冢中枯骨。
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他对我们一家的恩德泽及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