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延烧着的火。
引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其焚之自息也。”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拯横浦於碣石,扑燎火於崑岑。”
唐杜牧《赖师贞除怀州长史等制》:“湖外饥人相聚为寇,荡覆乡县,势如燎火。”
⒉ 篝火。
引曹禺《王昭君》第三幕:“远望湖边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
⒊ 火炬。
引《汉书·叙传下》:“炎炎燎火,亦允不阳。”
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燎火宵烬,铭旌晓翻。”
宋陆游《壬子除夕》诗:“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1.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燎了。
火读音:huǒ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