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听到音讯或传闻。
引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
《前汉书平话》卷上:“灭楚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⒉ 探听消息。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老孙头也闻风来了。”
浩然《艳阳天》第一一四章:“马斋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听到风声或消息。
如:「百货公司的赠奖活动才一展开,即有大批的会员闻风前来。」
闻wén(1)(动)听见:~见。(2)(名)消息:新~。(3)(名)名声:艳~。(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风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国时期的关羽有勇有谋,常使敌人闻风丧胆。
听说物价要涨,人们闻风而起,赶快抢购东西。
命令一下达,大家立即闻风而动。
敌人被解放军吓得胆战心惊,闻风而逃。
等警方赶到现场时,歹徒已闻风而逃,人去楼空。
迅雷小组神出鬼没地打击犯罪,让歹徒闻风丧胆。
听说火山可能会爆发,大家便闻风远扬。
这伙歹徒一听到我们要去的消息就闻风远扬了。
听到解放军要来的消息,那些土匪都闻风远扬。
我军兵临城下,敌人早已闻风丧胆,所以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