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好工具.)疏浚”。
亦作“疏浚 ”。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虽欲疏濬復其故,亦不可得。”《明史·陈瑄传》:“ 济寧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请将沧州砖河 、 青县兴济河故道疏濬,筑减水坝,以洩卫河之涨。”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首先要说的, 玄武湖跟西湖都疏浚了。”
疏通水道,使水流通畅。如:「疏濬河道」。也作「疏浚」。
疏shū(1)本义:(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4)(动)疏忽:~于防范。(5)(形)空虚:志大才~。(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7)姓。(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濬读音:jùn,xùn[ jùn ]1. 同“浚”。
他们反映多年,河床淤积严重,几乎和桥面一样高,希望疏濬,“现在桥没了,谁要负责?”。
只有疏濬猫罗溪,挖去淤积的沙石,找回宽且深的河道,南投才能摆脱水患。
他表示,此次特别要求各单位严加戒备,全天监控溪水水位,一旦大水涌进,抽水机须立即启动,注意各沟渠是否畅通清淤疏濬无阻。
增购武器、建筑炮台;添置轮船、疏濬海运、设弹药厂、自制弹药、水雷,整顿军制、精简兵员屯垦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