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公疾病,求医于秦。参见“二竖”。
引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后以“晋竖”称病魔。 唐张说《拨川郡王碑》:“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恩命尚药,驰往诊之,晋竖以深, 秦医无及。”
前蜀韦庄《卧重疾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鬭殷牛。”
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朝代名。1.(265—316)。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为刘裕所灭。西晋、东晋合称两晋。2. 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契丹所灭。
3.山西的别称。
4.进;升:~见。~级。
竖读音:shù竖(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