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引《汉书·匈奴传下》:“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
唐柳宗元《行路难》诗:“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躑争低昂。”
唐房千里《杨娼传》:“今幸吾之未死也,必使脱其虎喙。不然,且无及矣。”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喙读音:huì1.鸟兽的嘴。
2.借指人的嘴:百~莫辩。无庸置~(无须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