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飞遯”。飘然远引。
引《文选·张衡<思玄赋>》:“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遯以保名。”
李善注:“遯,卦名也。上九曰,飞遯,无不利,谓去而迁也。”
三国魏曹植《七启》之一:“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唐王昌龄《悲哉行》:“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孤生性廓落,飞遯甘隐伏。”
⒉ 指飘然远引者;隐士。
引晋陆机《招隐》诗:“驾言寻飞遁,山路鬱盘桓。”
⒊ 飞快逃避。
引郭沫若《山中杂记·鸡雏》:“看见只有两只鸡雏张皇飞遁着,还有一只又不见了。”
飞fēi(1)本义:鸟飞。(2)(形)物体在空中飘荡或行驶:雪花纷~。(3)(形)快;像飞一样:~驶。(4)(动)挥发:酒~味了。(5)(形)意外的:流言~语。
遁读音:dùn遁dùn(动)逃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