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调gōngdiào
(1) 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中国古乐曲的调式,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好工具)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
英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⒈ 戏曲、音乐名词。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八十四宫调。但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如隋唐燕乐系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调; 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 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 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通称十三调,而最常用者不过五宫四调,通称九宫。在一般人的话中,宫调亦常指乐曲。
引《水浒传》第二九回:“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説唱诸般宫调的顶老。”
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予虽稍諳宫调,恐不谐於歌者之口。”
王季思等注:“宫调--指乐曲的音调,向来以它的异同为声调高低的标準。”
旧乐曲调子的总称。唐、宋人燕乐及词,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宫调,所以都注明调名。小说中指曲子而言。
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殿。行~。故~。东~。
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月~。蟾~。
3.庙宇的名称:碧霞~。雍和~。
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民族~。劳动人民文化~。
5.指子宫:~颈。刮~。~外孕。
6.姓。
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
调读音:tiáo,diào[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陆陆续续若干开棚卖艺的小唱、嘌唱、杂剧、小说、诸宫调、说唱、说诨话、学乡谈的乐户都在整理自家棚子门面,家家门口立出一块高一丈,宽五尺的大板。
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
宫调溶溶,谛观浮华岁月的无尽苍凉。
很高,说书的分小说、讲古等,卖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戏的分杖头、悬丝、药发等,还有相扑、杂剧、皮影戏、乔影戏、诸宫调、叫果子等耍子。
筝调实践所反映出来的两个侧重,印证了中国宫调理论中“调系”与“均系”的并存。
第三句,须得移宫换羽,这里有一个音调的急速转换,要将宫调快速转为羽调!
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扬州弹词的传统调式是“商调”,李仁珍开始自己慢慢尝试,逐步将“商调”提升为“徵调”,继而又创立了“羽调”、“宫调”。
三是第一次将自宋至元的燕乐曲子按宫调进行了仔细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