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水菑”。
⒈ 亦作“水菑”。因久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
引《穀梁传·庄公七年》:“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史记·河渠书》:“鄃居河北, 河决西南,则鄃无水菑。”
《宋史·兵志六》:“河北连年水灾,流民未復。”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一个水灾,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五章:“这黄河不同于我们米脂县的小河,只要堤上有一个小漏洞,就会河堤崩塌,变成大的水灾。”
因久雨、河水泛滥、融雪或山洪暴发等因素而造成的灾害。
水shuǐ(1)本义:(名)水。(名)(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3)河流:汉~。(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5)(~儿)稀的汁:药~。(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8)姓。
灾读音:zāi灾zāi(1)(名)灾害。(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
台风豪雨所造成的水灾,将市区淹得惨不忍睹。
水灾刚过,房子又被烧,这真是雪上加霜。
面对遭受水灾的灾民,他慷慨解囊,一次就捐款十万元。
尽管遭遇特大水灾,我们也要争取粮食丰收。
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这场水灾,波及南方四个省。
乙国发生水灾,甲国送与大量食糖,人们皆称之为义粟仁浆。
江水上涨,沿江民众害怕闹水灾,人人自危。
木屋区的居民,一提到水灾,便谈虎色变,紧张之极。
水灾一直是黄河流域人们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