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浑沌


浑沌的词语
浑沌的意思

词语解释:

浑沌hùndùn

(1).同“混沌”

英chaos;innocen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引汉王充《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魏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
《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吴天。”

⒉ 模糊;不分明。

引《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卓尔堪《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⒊ 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引《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张守节正义:“浑沌即讙兜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浑沌也。 杜预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龚自珍《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⒋ 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

引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陆德明释文引崔譔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孙枝蔚《饮酒和陶韵》之二十:“浑沌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⒌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引《神异经·浑沌》:“崑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国语词典:

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浑沌释义
读音:hún

浑hún(1)(形)浑浊:~水。(2)(形)糊涂;不明事理:~人|~头~脑。(3)(形)天然的:~朴|~厚。(4)(形)全;满:~身|~似。

读音:dùn,zhuàn[ dùn ]

见〖混沌〗。

浑沌近义词
混沌,
浑沌反义词
清楚,
浑沌造句

浑沌理论突破了经典科学范畴,丰富了河流学,在生产实践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他说的振振有词,好像凿破浑沌似的。

竞争的硝烟与人性的浑沌一片片消散之后,生存的基石踏稳之后,道德、良心这些传统价值观的纠结仍然会回到心头,像他们的父母、前辈、师兄师姐们那样。

在纷纷纭纭的混乱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在浑沌不清的情况下打仗,必须把队伍部署得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法败我。

抖衣,甩袖,阔步,倾诉,苍苍茫茫,汤汤水水,浑浑沌沌,汁汁浆浆,他用大老碗粗瓷盆端着山野菜,没有羞怯,不用淘洗三番两次,更没了匠气和做作。

为了更好地认识傣语四音格的语言性质,文章借鉴了浑沌学理论和方法。

这表明系统的时空分布沦入一个浑沌吸引子中,具有分形结构和自组织演化行为以及临界失稳的共性。

天地不过一寸三尺,她在其中,人间不过支离破碎,唯她完好,不介意浑沌惊破,更宁愿凝冰化尽,他一寸寸打开自己,等她纤指轻叩,敲开黑暗深处久闭心门她说,要有光,那么他情愿,被照亮。天下归元。

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今天,天地浑沌,世界深陷于一片黑暗之中。就在此时太阳诞生了,给了世间无限的光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创造了一个词,其实我就想说:生“日”快乐!

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上一词语:解数
下一词语:浑璞

词语大全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