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空有条文。
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
司马贞索隐:“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
《宋史·哲宗纪一》:“有司奉行失当,几於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
《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体究一切非违,务要实行,无为文具。”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明时黄册盖多有不实者,及一条鞭法盛行,而编审亦为文具。”
⒉ 指条文。
引宋陈亮《廷对》:“草茅亦以故事视之,以文具应之。”
严复《救亡决论》:“致文具空存,邦基陧阢。”
⒊ 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
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月朗﹞説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
《红楼梦》第五七回:“我看见你文具儿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
⒋ 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
《花月痕》第十一回:“采秋因向荷生道:‘你带有文具要写对子,这里写罢。’於是跟班们就中间方桌,摆上文具。”
读书写字所用的器具。如纸、墨、笔、砚等。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具读音:jù具jù(1)(名)用具:农~|文~|家~|雨~|卧~|餐~。(2)(量)〈书〉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座钟一~。具jù(1)(动)具有:~备|初~规模|略~轮廓。(2)(动)〈书〉备;办:~呈|~结|敬~菲酌。
小学生要爱惜自己的书本和文具,不要把它们弄坏了。
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
我有一个心爱的文具盒,是爸爸从上海买回来的。
这个文具盒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特地组织了一次捐献文具用品的活动。
我看见一个文具盒很喜欢,就信以为真,结果烂了。
过生日那天,妈妈赠送给我一只漂亮的文具盒。
文具盒不光外表美丽,而且内涵丰富,为我学习知识立下了汗马功劳。
买的几件文具都是物美价廉,我心满意足地翻着看着。
文具盒里的东西一应俱全,你要用什么就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