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无味。
引《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王安石《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仲默才最秀,亦以见处不深,用於摹拟,入目灿然,吟咏即如嚼蜡。”
郁达夫《沉沦》:“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真同嚼蜡一般,毫无半点生趣。”
比喻无味。
1. 用牙齿咬碎:细嚼慢咽。味同嚼蜡。
蜡读音:là,zhà[ là ]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2.蜡烛:点上一支~。
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叫人看起来味同嚼蜡。
这些八股式的文章,读起来味如嚼蜡。
本来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生物课,让他讲得味同嚼蜡,把同学们听得恹恹欲睡。
这篇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来味同嚼蜡。
江翠莲味同嚼蜡似的吃着晚饭,江母就坐在一旁叙说她的“战略布署”。
除开一小部分好作品大部分欣赏后都是感觉味同嚼蜡。
我明白那很方便,我明白那很健康,我明白你认为自来水味如嚼蜡。
现在早上,他可以不用吃学校那千篇一律,味同嚼蜡食物,也不用担心早上起床晚了,而买不到喜欢吃的粽子锅贴馄饨。
不过,说是畅谈实在有些勉强,翻译的水平实在够不上他们的境界,翻译出来的诗味同嚼蜡,听得李再兴这种没文化的大老粗都直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