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纳税的钱。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俟三两日再煎成碎银,每五十三两为一包,与坑户三七分之,官收三分,坑户得七分,铅从官卖,又纳税钱,不啻半取矣。”
《宋史·食货志上二》:“先是,诸州人户典卖田宅契税钱所收窠名,七分隶经、总制,三分属係省。”
清赵翼《陔馀丛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
税shuì(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钱读音:qián钱qián(1)(名)铜钱:一个~|~串儿。(2)(名)货币:银~|一块~。(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6)(名)(Qián)姓。(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