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引《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 《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⒉ 路上;路旁。
引《宋书·刘穆之传》:“时穆之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孙起都《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路旁。
陌mò(名)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的道路:~头杨柳。
头读音:tóu,tou[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个小男孩正散步在伦敦的陌头。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它简略而本性光鲜,不管台仍是陌头,条纹装好像自已被扔离出盛行的行动之外。
陌头巷尾:街长发动陌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无如雨露虽是宏施,膏泽总难遍及,重门寂寂,夜漏迟迟,听隔院之笙歌,恼人情绪,看陌头之杨柳,倍触愁肠。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