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piān mù
1. 指一本书中的每[.好工具]篇或每章标题。
英contents;2. 一般放在书籍前面,表示书中篇章标题的目录。
⒈ 书籍中篇章的标题。
引《汉书·艺文志》:“刘向輒条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
唐刘知几《史通·本纪》:“昔汲冢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朱文公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
陈衍《元诗纪事·虞集》:“东山有稿,尝欲取太原元公《中州集》遗意,别为《南州集》。惜篇目虽具,而书未及成。”
《<端木蕻良小说选>自序》:“虽然未必是一百篇,不过,已经有一些篇目了。”
篇章的标题。
篇piān(1)(名)首尾完整的文章:~章段落。(2)(名)(~儿)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儿|单~。(3)(名)(~儿)用于文章、纸张、书页(一篇是两页)等:三~纸|一~论文。
目读音:mù目mù(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2)(动)〈书〉看:~为奇迹。(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4)(名)目录:书~|药~|剧~。(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
对书证文字都作了复核,并标明作者、篇目和卷次。
本文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文篇目着手,就中学生人格塑造这一论题展开分析、论述。
被官方接受为圣经的圣经篇目。
新时期的四套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作品,从数量、体裁、朝代、经典性程度以及具体篇目来看,总体上趋于合理,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叶辛在我浏览的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篇目中,笔墨大都围绕着“冲冠一怒为红颜”和陈圆圆的“声色甲天下”来写。
学生将分析当代和经典的文学篇目,解释和评价报告性的或图表性文体,并以口头,书写或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创造自己的文章。
精读篇目不能走马看花。
在对金钱崇拜、白银流通、明代经济运行中的“同心圆”现象这样的阐释外,本书最出彩且玄而又玄的篇目来自于第二卷对思想发展变迁的阐释。
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
庄子在“梓庆做鐻”“轮扁斫轮”“匠石运斤”等篇目中,同样讲述了静心对一个人学习技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