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 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 陈及隋皆因之。 唐改为通事舍人。
⒉ 官名。 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 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 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 宋以后废。
⒊ 官名。使者的别称。 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⒋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引《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凤凰山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⒌ 星名。
引《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通报与接待宾客的近侍。
谒yè(动)〈书〉谒见:拜~|进~。
者读音:zhě者zhě(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zhě(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
嗣伦且奉诏校书,监同通儒谒者刘珍,与博士良史等,并诣东观勘正经籍,功亦颇多。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在康复中心的满室老羸残障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人物,一时间,慕名而来的瞻谒者比肩接踵。
明章二帝服勤园陵,谒者灌桓,后遂称云。
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
塔、墓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四周松柏常青,瞻谒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