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天的暖气。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刘基《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⒉ 借指春天。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
《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⒊ 温暖;和暖。
引唐陈子昂《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⒋ 喻指和悦的脸色。
引清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⒌ 阳气。
引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方干《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姚莹《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⒍ 祥和的气氛。
引唐李白《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⒎ 借指佳音。
引明孙柚《琴心记·廷尉伸冤》:“长卿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文园。”
温暖和畅的春气。
阳(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4)(形)凸出的:~文。(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7)(形)带正电的:~电|~极。(8)(名)指男性生殖器。(9)姓。
和读音:hé,hè,huó,huò,hú[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辽宁省沈阳和平区南市附近的地铁施工现场,前来参加义务献工的两名青年在搬运围挡时,因影响一辆轿车进入停车场,引来车主一顿拳打脚踢。
在单打方面,翁泓阳和吴松健的实力也不俗,前者还曾夺得全国青少年分区赛冠军。
当时活跃在汾阳和孝义两地的秧歌班不下二十个。
为了能够遮阳和阻雨,采用帽沿较宽的圆边帽。
日月如梭: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地穿梭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或是时间很快,无法把握。一般用来比喻时间的快,对旧人故事都已远去的无奈和遗憾。
台上跑龙套的舞动各式各样的彩旗来表示风、云、太阳和月亮。
张庭开辟出一片菜地亲自耕种有机蔬菜,以保证老公林瑞阳和一双儿女的食品安全。
为了能够遮阳和阻雨,采用帽檐较宽的圆边帽。
于阳和欧阳秦一人用刀,一人用剑,跑马观花般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