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泽gāozé
(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英timely rainfall(2) 比喻恩惠
例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英kindness⒈ 滋润作物的雨水。
引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甘雨膏泽,嘉生所以繁荣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唐韦应物《观田家》诗:“飢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元王祯《农书》卷十八:“然皆洑流内达,膏泽傍通,水利之中,最为永便。”
⒉ 比喻恩惠。
引《孟子·离娄下》:“諫行言听,膏泽下於民。”
焦循正义:“为臣之时,諫行言从,德泽加民。”
汉班固《西都赋》:“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於民。”
章炳麟《建立宗教论》:“沐浴膏泽,解脱尘劳,实惟斯人之赐,於是尊仰而崇拜之。”
⒊ 犹言民脂民膏。
引《国语·晋语九》:“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
唐陆贽《答宰臣请复御膳表》:“凋户疲甿,膏泽已竭。”
⒋ 比喻物的精华。
引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清恽敬《上汪瑟庵侍郎书》:“是故一介之士,屏人独处,仰而思,俯而书,无论富贵酣养者,不足与其旨甘,分其膏泽。”
⒌ 润发用的油脂。
引明刘基《喜迁莺·梅花》词:“膏泽无加,铅华不御,应与素娥争丽。”
清唐甄《潜书·太子》:“如置膏泽於冶火之中,如置胶革於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⒍ 滋润。
引《国语·晋语四》:“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韩愈《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恩惠。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泽读音:zé[ zé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
3. 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内衣。
都江堰水利工程,膏泽千秋,虽经多次地震浩劫而不毁,那是古人绵延不绝的恩惠。
假若你喜欢熟猪油的话,一定不会去拒绝它白玉般的膏泽。
如有名臣之誉的张居正,穿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以致在当时大夫中形成一种“侈饰相尚”的风气。
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后来,德保等人又在大塘街口为王健寒立了座百岁坊,两广总督李瑚又为他写出了“三朝膏泽培多士,百岁耆英际太平”的诗句。
这很像初写文章者,撷浮华,采膏泽,刻辞镂意,没有使人联想回味的余地。
膏泽疏开不死泉,栋梁养成岁寒木。
筑兰馨之室,施膏泽之所,营谐和之道,笔会、雅集、展览、讲座,媒体当率先导引,竭诚宣扬本土名家里手,以滋播美,繁荣甘肃文艺。
徽商之善得“地利”还表现在“膏泽”他乡上,对于公益事业,徽商倾注了巨大的热情,经商一地,造福一方。
《万历野获编》载,明朝首辅张居正“性喜华楚,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于是乎,下面的官员们“一时化其习,多以侈饰相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