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 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引《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峴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孟浩然《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峴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羊叔子镇襄阳,尝与从事邹湛登峴山,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因是以传。”
⒉ 山名。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岘山。
引宋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
⒊ 山名。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晋义熙间殷仲文守东阳,常登此山。后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岘山。
岘xiàn(名)岘山;山名;在湖北省。
山读音:shān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李白
慕容超窘急,亲笔写信给刘裕,表示要向晋朝称臣,以大岘山为界,献良马千匹,以通和好。
交流中,高庆在等人参观了岘山、习家池、堕泪碑、鹿门山等地,并对岘山文化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原来是黄祖在城楼上见吕公已经成功激怒了孙坚,并开始朝岘山方向引去,于是急忙命令手下一千名荆州士兵一拥而出,杀向城东门外的江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