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观周》:“[.好工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⒈ 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引《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汉蔡邕《铭论》:“周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王通《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沉起凤《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小安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沉默不语。如:「一听到敏感的话题,他便缄口保持沉默。」也作「结口」。
缄jiān(动)封闭(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王~|上海刘~。
口读音:kǒu口kǒu(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他对那件事缄口结舌。
问了他半天,可她始终缄口不言,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们都怕直言贾祸,所以缄口不言。
大家都纷纷发言,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只有他缄口不言。
沉默权,即被追诉者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缄口不语的权利。
英石油方面称海沃德此行是“例行公事”,对会谈内容缄口如瓶。
只有实实在在的一顿饭才能使他暂时缄口无言。
医学教科书在女性的这方面问题上缄口不语。同时如果不是医生们自己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或目睹了其伴侣的这种状况,医生们在这方面也是知之甚少的。
既复家于此,坚确自持,缄口深闭,盖有年所。
然而,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身怀何等绝技,王渭林缄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