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以待zhěn gē yǐ dài
(1) 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hAo86.英maintain bat readiness⒈ 同“枕戈待旦”。
引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駑钝,亦当枕戈以待。”
清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仁皇﹞与李文贞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侍从多枕戈以待。”
同“枕戈待旦”。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仁皇]与李文贞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待从多枕戈以待。清·昭梿《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枕戈达旦、枕戈待旦
枕戈以待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查看更多
枕zhěn(1)(名)枕头。(2)(动)躺卧时把头放在其它东西或枕头上:~戈待旦。
戈读音:gē戈gē(1)(名)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Gē)姓。
以读音:yǐ以yǐ(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2)(介)依:~次就座。(3)(介)因:何~知之?(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以yǐ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待读音:dài,dāi[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宋国朝廷得了线报极为重视,下令严防,南宋襄汉防线已是人不解甲、马不离鞍,军民都是枕戈以待,又加派了几批密探混进来详加打探。
因此将由飞机以问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待最后之回答。
山谷里,唐军已经枕戈以待了,八十名士兵弩张搭箭,扼守住谷口,另外一些士兵则爬上了两边陡峭的石壁,准备从侧面向突骑施人射击。
在要塞身后方圆数百里,肯特王国的军队已经全部到位,六十万军队枕戈以待,随时准备补入战场。
两者相加,就是国仇家恨,每一方面都是血海深仇,凡是有血性的汉子都应该枕戈以待,随时准备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