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引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夫政出多门,非国家之福也。既有下院以代表民意,而復以上院掣肘之,是治丝而棼也。”
整理丝线时,不先找出头绪,以致越理越乱。比喻行事不得要领,反而越做越糟。唐.冯用之〈权论〉:「不可施而施,则礼义如说河济渴矣;不可威而威,则刑名如治丝而棼矣。」也作「治丝益棼」。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夫政出多门,非国家之福也。既有下院以代表民意,而复以上院掣肘之,是治丝而棼也。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
治丝益棼
治丝而棼作宾语、补语;用于处事。
查看更多
治zhì(1)基本义:(动)治理:(动)治理(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4)(动)医治:~病。(5)(动)消灭(害虫):~虫|~蝗。(6)(动)惩办:~罪。(7)(动)研究:~学。(8)姓。
丝读音:sī丝sī(1)(名)本义:蚕丝。(2)(名)像丝的物品。(3)(名)万分之一。
而读音:ér而ér(1)(连)有“又”、“并且”、“可是”等意思:高~大。(2)(连)把表示方式或时间的成份连接到动词上:侃侃~谈。(3)(连)有“往”、“到”的意思:从下~上。
棼读音:fén棼fén(形)纷乱(整理丝时找不到头绪;越理越乱。比喻做事没有条理;越搞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