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凋谢枯萎。
引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
唐李白《拟古》诗:“万物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清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之三:“穷冬天地闭,霜野色凋枯。”
何其芳《忆昔》诗之一:“始觉天然何壮丽,长留心曲不凋枯。”
⒉ 指人死亡。
引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凋diāo(动)凋谢。
枯读音:kū枯kū(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但是你永恒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同样,植物也会凋枯或死因为缺乏水。
韩皇帝不会希望采取他的想法和不幸地没有让他的国家凋枯。
早熟的人凋枯得也早。富兰克林。
从托儿所一次去除,植物立刻将凋枯。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绝不会凋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