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鞭策;勉励。
引《朱子语类》卷一〇四:“顾文蔚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元熊禾《谢贡举启》:“虽曰有试而誉,但恐无实以副,某敢不益加鞭辟,无负甄陶。”
⒉ 剖析,分析。
引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龙谿语录》:“盖龙谿天分极高,故其悟入处极透彻,其与人言,层层鞭辟,真能开发神智。”
鞭biān(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3)(名)成串的爆竹:~炮。(4)(动)鞭打:~马。
辟读音:bì,pī,pì[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对这问题评论者很多,但以你的见解最是鞭辟入里。
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这一系列针对目前社会风气的分析报导,篇篇鞭辟入里。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论述,独具只眼,鞭辟入里,使其他人望尘莫及。
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