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音信yǎowúyīnxìn
(1) 毫无消息
英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no news have been received for a long time⒈ 亦作“杳无音讯”。谓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引宋黄孝迈《水龙吟》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水浒传》第四四回:“戴宗道:‘小可特为公孙胜先生回蓟州去杳无音信,今奉晁宋二公将令,差遣来蓟州探听消息。’”
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奴家只为儿夫杳无音信,展转思量,心情恍惚,神魂飘荡。”
《红楼梦》第九二回:“就是甄家,从前一样功勋……一会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
柯云路《三千万》:“前不久,总算熬到了国家建委来了调令,但是到了省里、局里,又几个月杳无音讯。”
没有任何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自你三口儿去后,一十五年,杳无音信。」《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禀帖进去之后,约有半个多月,杳无音信。」也作「杳无信息」、「音信杳然」、「音信杳无」。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杳无消息、海底捞针、鱼沉雁杳、石沉大海、去如黄鹤、泥牛入海、杳如黄鹤
指日可待、鱼雁不绝
杳无音信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杳yǎo(形)昏暗;远得不见踪影:~然|~无音信|~无踪迹。
无读音:wú,mó[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音读音:yīn音yīn(1)(名)声音:~响|~乐|口~|杂~。(2)(名)消息:佳~|~信。(3)(名)指音节:单~词。
信读音:xìn,shēn[ xìn ]1.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2.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 崇奉:信仰。信徒。
4.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5.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6.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7. 同“芯2”。
8. 姓。
虽然发出了很多寻人啟事,但他就如泥牛入海般,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她的丈夫一去五年,杳无音信,逼得她向法庭申请离婚。
十几年前远走他乡的叔叔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哥哥外出打工半年了,始终杳无音信,家里人都很着急。
我一直寻找我走失的弟弟,但三年过去了,仍然杳无音信。
他此一去,如断线风筝,杳无音信。
自从十年前一别,他就杳无音信。
一个加纳家庭暂时收留了他.夸西等待姨母的消息,可杳无音信.
4个月了,儿子杳无音信,做母亲的很担心.
他20年前去了海外,至今杳无音信.